当迫切感催促你采取行动的10种标志 (迫切是什么心理)_热门资讯_【有客圈】_激活码商城_营销软件商城_微商软件

【同步智客】

同步智客

【代理加盟】

代理加盟

【综合商城】

软件商城

【微商必备】

微商必备

【营销必备】

营销必备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

【代理项目落地训练营】

项目落地训练营

当迫切感催促你采取行动的10种标志 (迫切是什么心理)

suetone 2024-05-25 3浏览 0评论

迫切是什么心理?

迫切感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抗拒的采取行动的冲动。它可能源于各种原因,包括焦虑、兴奋、恐惧或责任感。

当迫切感压倒你时,你可能会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放松或控制你的冲动。这种感觉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但它也可以成为采取行动和完成重要任务的动力。

以下列出了迫切感催促你采取行动的10种迹象:

10种你应该采取行动的迫切感标志

  1. 你感到焦虑或坐立不安。
  2. 迫切感经常伴随焦虑。如果你感到坐立不安或难以放松,可能是你的潜意识正在驱使你采取行动。

  3. 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4. 迫切感会干扰你的注意力,让你难以集中精力。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分心或难以完成任务。

  5. 你感到兴奋或激昂。
  6. 迫切感也可以源于兴奋或激昂。当你在等待某个重要事件时,你可能会感到迫切需要采取行动。

  7. 你感到害怕或焦虑。
  8. 恐惧或焦虑也可能是迫切感的原因。如果你感到害怕或焦虑,你可能会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或减轻你的症状。

  9. 你感到责任感。
  10. 迫切感也可能来自责任感。如果你感到责任重大,你可能会感到有必要採取行動來完成你的任務。

  11. 你感觉有内在的驱动力。
  12. 有时,迫切感可能是由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引起的。你可能会感到有必要如果你因迫切感而苦惱,並且無法自己處理,請尋求專業幫助。治療師可以幫助你了解迫切感的根源,並制定應對策略。

    結論

    迫切感是一種強烈的、不可抗拒的採取行動的衝動。它可能源於各種原因,包括焦虑、興奮、恐懼或責任感。

    如果你感到迫切感,有幾種技巧可以幫助你處理它。通過識別你的觸發因素、練習放鬆技巧、與他人交談、採取建設性的行動或尋求專業幫助,你可以學會控制迫切感並生活得更充實、更有成效的生活。


青少年的心理有哪些特点

引用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的观点: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采青少年可以有几小时、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精力过分的旺盛,他们热衷于打破各种类型的记录,睡眠明显减少;他们追求某种新风尚,制造流行,欢闹不已。 然而,他们又极其容易走各反面,表现出软弱无力、呆缓迟钝、漠不关心、疲倦、冷淡、嗜睡、做事缺乏动力等。 霍尔说:“当青少年的勤奋状况处于顶峰时,精力极其充沛,举止也较为轻松,可是由于过度训练,很容易病倦,以致因筋疲力尽而不精打采”。 与效率过度和紧张不足这一频繁变化有关的是青少年易于罹病。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先是精力旺盛,过后才出现无精打采。 然而,也有这种可能:首先出现无精打采,过后才见动力,而且一发而不可收。 为此,霍尔曾以许多伟大人物为便,指出在他们的成长时期曾荒废了光阴,虚度了年华,似乎全然没有出息了;可是后来觉醒过来,决心夺回时间,并且超过了他们的同伴。 霍尔认为,这些变化可能像心境那样也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无疑有着生理方面的基础。 “有时好像贫血和充血交替出现那样,随着极端懒散之后又在运动中枢发生几乎是痉挛性的活动。 ”这种活动具有周期性,显示出有时以月计,有时甚至以季计的节律。 霍尔指出,这一现象是暗示着原始人生活的一种返祖现象,更多地受到月亮、潮汐和冷热季节的控制。 “过度活动和懒散呆滞的交替,像是古代的狩猎的宴会、禁食和饥荒、迁徙和定居的交替在神经上的回响一般。 大自然在这里至少是用更替方式来推进她的发展工作:一时致力于发展机能,一时又致力于增长器官的体积;可许用这种节约的方法比过多地保持均匀、平衡和稳定性更能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看来,发展能力的总能量为了克服每一点上的障碍,好像应该一会儿用于排除这个困难,一会儿用于克服那种障碍;如果它的能量同时用到各个方面,效果就不会如此显著了。 快乐和痛苦霍尔把快乐和痛苦视作生活的两极和生活的最高统治者,认为青少年常容易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摆动。 儿童的心境易于波动他们哭笑无常,对于各种印象所作的情绪反应是直接的。 从青少年期开始,波动就逐渐缓慢下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容易趋向极端。 霍尔指出,从哲学意义上说,青少年是漫无节制的。 “过得快乐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青少年为了快乐而生活,不管是享乐主义型的,还是唯美主义型的”。 有些青少年还会出现一种压抑不住的轻浮,亦即一种“欣快症”,它液压溢在活泼过度的每一个荒唐行径中,很难加以抑制。 但是,这一切又会转为苦痛和不快,青少年也会叹息,但原因并不十分明显。 抑郁状态和意识的洋溢状态几乎同样是青少年的特征。 “原本是遥远的死的预期,虽不成为现实,却以一种预兆的方式出现了,模糊地感到生活并不总是愉快,而个人必须受制于死,最后不免于死。 ”特别是在疲劳时,厌世主义的抑郁心境在一段时间会使生活变得暗淡无光,加之各种联想,像换了个人倾的。 有时,悲哀由不能指明的原因所引发,并且往往出自虚构的动机。 怀疑自己不受朋友喜爱,怀疑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幻想自己不是双亲的亲生子女,想象自己不自觉地造成别人的不幸——凡此种种,根据环境、遗传、气质等原因,可以使心境多少趋于极端,彼此继发的次数可多可少,也可以预示着郁闷、消沉和忧郁的来临,甚至漫无目的地打发时光。 自尊和卑谦并存自我肯定有着各种形式,少年的主要表露可能是虚荣心以及一种自身的美感与诱惑感,觉得自己对于异性具有了不起的吸引力,也可以表现为摆架子,把自己放在显眼的地位;高谈阔论、矫揉造作、修饰打扮,以引人注目;可者自鸣得意,甚至骄傲自大,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 “厚颜无耻、故意冒犯、无礼辱骂,有时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都是它的不同表现形式。 ”霍尔认为,自我感是被各种赞扬和奉承喂养起来的。 随着自我感的增强,父母和教师的劝告听不入耳了,如果他们出言较为粗鲁,还可能遇到公然的抵制。 自我感带来的一种新意识是希望自己成为成年人,并被旁人承认为成年人,其目的在于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 自我感会达到微妙绝伦的地步,致使环境中数以非计的东西,过去从未触动过心弦,现在却可以刺痛他或使他激动不安了。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荣誉感。 少年对如何获得、维护、损害以及恢复荣誉和自尊的准则定得很细,尤其当荣誉涉及勇敢、诚实、父母、情人等内容时,还会以拳头、激怒,甚至决斗等方式来加以捍卫。 青少年的理想定得很高,但目标却似乎很近,因而生气勃勃的青少年要求社会对自己给以信任的愿望十分强烈。 他们不仅变得难以驾驭、桀骜不驯,而且对周围的习俗和人物抱以高傲的优越感,有时似乎突然失去对别人的尊重,至于钦佩别人就更谈不上了。 但是,青少年又会感到信心不足和内心虚弱,需要大肆虚张声势来加以遮掩。 他们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力量,担心自己的前途;一俟自尊受到伤害,便会觉得丢尽了脸面,尽管内心有所不满,却感到无力抗拒。 这种卑谦和屈辱之感,会使青少年对发生的一切抱着某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有时,纯属想象的羞辱感是这么深切,好像在一段时间内,灵魂被投入最深邃和最悲哀的忧郁这品;这时腼腆的害羞代替了惯常的自信,这种害羞不是朋友们的哄劝和鼓励所能克服或深测的,它只流露在某种秘密日记或祈祷之中”。 自私与利他的轮替在青春期以前,儿童的衣、食、住、教育等都是由别人照料的。 现在,相反的一些趋势出现了,这些趋势会越来越强,直到取得优势。 除了以前需要别人待奉而现在却必须为别人服务之外,自制克已的要求出现了。 生活再也不是自我中心的,而应该是利他的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开始要做到尊敬别人、彬彬有礼有着一定困难,但这些行为却会最终成为从次要德行逐步过渡到主要德行的一种课业。 促使青少年约束自己的是同情,特别是受情,其发展结果是使自我克制变成一种热情。 青少年甚至可以发誓终生克制自己并从事于艰苦的劳动,以献身于某种伟大的事业,即使为此而抑制甚或排除一些人类最深刻的本能也在所不惜。 “他或她可以奉命办事;为病人、愚昧者、堕落者以及残疾者等阶层服务;拥护伟大的慈善事业,而且常常对生活中普通的和无害的欢乐和安适暗自实行禁欲主义,在吃、喝、睡眠方面过分克制,甚至可以做到有损健康的程度。 ”有时,自我牺牲可以是过分的,并且发誓要施舍别人;慷慨无私的举动可以不让人知晓;为别人而去做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为了使球人变好而与之结交,并随时准备放弃任何个人的利益。 “调查报告表明,最显著的自私和贪心与慷慨和宽仁同时爆发出来……对别人的所有权、食品、衣着有时可以粗暴地踩在脚下;同时又对别人或者是对同一个人作到最周密的关心和照顾,包括事先考虑和吃苦受罪。 ”霍尔还指出,在青少年慢慢养成定型的品格与行为之前,父母和教师有时会对他们忽而抱有希望忽而感到失望。 另外,在及时完成忘我的历程之前,也常受到阻碍,“因此,我们看到在成人高沿的生活与行动中带有琐屑鄙陋的迹象,而这正是儿童时期残余未化的东西。 ”好行为与坏行为之间的轮替霍尔认为,青少年的善良是动人和纯真的,青少年的德行是完善无瑕的,“从如此深刻的善意中激发出来的善行……常被认为是一切真正道德的泉源”。 良心产生自童年期,但在青少年期开始扮演主要角色。 它唤起迫切追求正义的渴望,激励着最高的抱负和决心。 他们对人类和动物的慈爱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幸福表示衷心的祝愿,能想方设法揣测和满足别人的愿望,“以致在一些短暂时期,对于这个世界,少年男女好像简直是好得过分了。 ” 然而,青少年也有不良的行为:肉体的欲望尽性放纵;说谎的倾向难于克制;愤怒四处发泄,令人受害;社会公约被抛弃不顾,脏话连篇;一些卑鄙的或者想象不到的行径使旁观者为之吃惊。 为了争夺青少年的心灵,善与恶的力量一直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 “心理发展的规律似乎是,必须多做点坏事,才能释放出更高的约束能力,并不断加以使用,直至克服卑鄙的本能为止。 ”霍尔的意思是指,在不良行为出现的同时,也促使从善改过的新生力量的兴起;当青少年的发展受到阻碍而处于邪恶力量的影响之下时,生长还是可以良好的。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随着成熟,他们能对卑下本能加以驯伏,去为善行服务。 孤独和归属青少年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行为。 有些青少年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羞怯、忸怩、孤独;喜好与星星、海洋、森林、动物作伴;不愿在人前、特别是异性面前露脸;沉浸于主观生活,变得只关心自己的内心状态而不注意客观世界。 有些青少年则积极投身于一种新的同伴友谊之中,建立密切的友情,“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出现了;聚会剧增,组织繁多。 还有些青少年不甘孤单,好似一时无法排遣自己,以依靠同伴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孤独时他们觉得无聊和厌烦,只是同别人在一起时,才感到生活、活泼、有趣,他们只对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才暴露内心秘密,喜欢在亲密相处的时刻或在信件里作坦率的倾吐。 霍尔认为,在社会性群体中,有些青少年总是扮演讨好别人的角色,有些青少年总是扮演领导他人的角色。 前者逐渐失掉了独立行动、思考或冲动的能力,形成了依附的顺从者和追随者的固定习惯;后者逐渐建立起统治的欲望,形成了支配性的决定者和命令者的固定习惯。 但是,“这种过分的和不健全的社交性的两极之间的轮替,在同一个人身上是不常见的,即使发生,两者的间隔时间在也比较长。 ” 霍尔指出,青少年在形成社会性格的过程中,羡慕和轻视会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 有时欣赏几乎变为卑屈的崇拜,或者变为对新思想的盲目信爷,对文学艺术作品过分的倾心等等。 可是,一切又会完全转换为对之进行嘲笑、讽刺和滑稽的模仿。 兴趣与冷漠青少年通常是渴求知识的,并且渴求的不是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知识;青少年热衷于唤起相应的活动去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有最高价值的知识。 当一个新的活动领域出现时,就有新的动机被激发起来。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对思想、人类和世界进行探问、调查和考察的年龄。 这个时期,期望之心最为迫切,准备应付任何新情况的冲动最为强烈”。 然而,在青少年群体中,也会遇到不活泼的心境和类型。 有些青少年表现淡漠,视热烈的精神趣味为不好的风度,对于任务事情都不愿加以赞赏。 “有时,这种情况完全是装模作样,故作姿态,由时尚或环境所引起,是无意识的模仿”。 当然,有时它也可能是活动过度或努力过度的结果。 在知与行之间摆动由于学校和社会的影响,青少年发现学习生活是引人入胜的。 于是,树立起要有学问的雄心壮志。 他们手不释卷,潜心读书,酷爱诗歌,喜好沉思。 这种关于接受的心境是必要的,因为在文明的社会里,青少年总是生活在比他自己所能创造的远为高级的文化中间。 然而,青少年又不甘寂寞,所学不多就满以为可以去闯荡世界了。 于是,他们又热衷于安排计划,设计未来,甚至直接投入工作;他们宁可尽早见到效果而不拘于单纯的学习。 他们希望震动现实世界,立功成名,出人头地,做一番积极的甚至有创造性的事业。 保守与激进之间的轮替青少年觉得世界混乱无章,意欲对学校、社会和家庭生活进行改造;他们视既定的习俗为虚伪,对权势的专横感到愤怒。 “对于他们初具雏型的理智来说,很想对那些似乎不合于真善的东西加以怀疑、抛弃,并亲自予以改造。 ”但是,青少年又会走向另一极端,即从激进的一极转向有秩序的一极,从激进转向保守。 生活会慢慢使他们感受到传统的力量,感受到既定制度的价值。 特别在宗教信仰领域,无神论和迷信之间的平衡几乎总是被扰乱;存在着过度的怀疑或信爷,肯定或否定,青年少在那些虔诚与异端之间特别表现得无所适从。 霍尔还指出,个体的气质和个体所处的环境制约着保守与激进的轮替,加之极端的观点总是比较简单明了,而稳健的观点总是比较复杂深奥,所以青少年易于一次或多次在保守与激进之间“穿梭”。 聪明与愚笨并列青少年时期有着高度的直觉,甚至能预期成熟后的处境和老年时的结局。 这是一种“心灵的态度”,它促使青少年去预见一生的经验,好似在智慧的真正目标中寻到了归宿。 可是,在这早熟的哲理之中,仍可发现掺杂着失败的稚气,表现的形式为易努、贪婪、无缘无故和不合情理的异想天开、放纵低级冲动或全然的呆头呆脑。 某些方面早熟的青少年,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常常受到抑制。 综合上述诸点,霍尔认为心理的发展相似于生理的生长:身体的发展是不匀称的,有些部分、机能、器官相继生长到某种程度,致使暂丧失确切的正常比例,要到后来新的发展水平上才可以重机关报恢复;心理的发展亦复如此,心灵的各种品质相继发展着,生长的精力时而走向这个方向,时而走向那个方向。 在霍尔看来,这是生物学上的节约,同时也是复演,因为在心理领域内,大自然同样遵循我们经常用到的机械原则,即力量最好先作广泛的发展,而后再很好作用于一点,“人的生长发展回旋在一个逐渐扩大的范围中,应该努力防止过早地找到支撑物,应该努力延长变动的时期,还应该防止自然选择对我们的许多才能和倾向在生存竞争中可能暂出现的微小优点作过早的肯定”。 根据霍尔的观点,这时的教育,应尽可能使各种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稍许纵容一点任性与空想,把性格上的一贯性推迟一段时间,让各种先天优势相互进行竞争。

迫切的想把所有作业写完是一种什么心理?

着急去做其他事情,要不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但是作业又不能不做,所以想着快一点写完作业好去玩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什么要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立即行动是一个员工应有的优秀品质。如果其有了好的思想却不立即行动,只会使这个好的思想白白浪费在脑每里,更不要说取得什么抨的成绩了。

“忙”、“烦”是如今职场人士说得最多的两个字。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多数人在工作中总是拖延。

培根曾说过:“好的思想,尽管得到上帝赞赏,然而若不付诸行动,无外乎痴人说梦。”

对于一个好的想法,我们应及时采取行动。虽然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但不采取行动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记者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您成功的主要原因什么?请问您遇到挫折时是如何处理的?”

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又问题:“您是如何面对挫折的?’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继续问道:“能不能告诉我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还是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刻,当我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自动自发》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过,如果并不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么你只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召唤,才会有进取的动力。

在现实职场中,没有工作目标的职业人士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

他们只是机械地工作,永远无法达到最高效率。亳不过分地说,他们的个人发展会走更多弯路。因为从平凡到卓越的前提是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世界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他还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

拿破仑·希尔也认为,所有的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目标是前进的力量,远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先设定好人生目标,然后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地追求。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的成功便是最好的证明。

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没有一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迪斯累里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提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明确目标并坚持是一切成功者的秘诀。坚持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奋力拼搏,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与释放。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和干事业的动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没有高目标就谈不上好结果。目标决定结果。

因此,我们如果想获取事业的成功,必须先设定工作目标和人生目标。

然后,瞄准我们的目标,就像射击一样,不停地试射,总有一天我们会射中靶心。

习惯二:制订并完成计划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人生必须有一个帮助自己成功的计划,这是每一个人现在就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我们如果现在要去一个地方,那就得有一套去这个地方的路线图,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到达的时间。假如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能像我们去旅行或结婚那样谨慎小心地策划每一项活动,我们就会做得非常完美。

有时候内外因素发生了变化,并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个做事的架构、方向以及优先顺序。

计划并不是对个人的一种束缚与管制。必须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并不是由计划决定的。制订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对于计划一定要坚持,并坚信会实现它。

有计划跟没有计划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做计划都希望成功,如果照计划行事,我们会取得想要的结果。制订计划的意义就是在朝成功的目标铺路。

古往今来,凡是办得成功的事、做得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在进行周密地计划之后才完成的。没有预先计划莽撞办事的人,即使偶尔得利,也很难不断取胜。有了计划而不去实施,不过是纸上谈兵,或者是做了一次文字游戏。

明确工作目的和任务后,能不能实现就在于能否进行合理的组织工作。

这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照此执行。我们应该在每一天早上制订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仅仅五分钟的思考就能使我们一天的工作变得非常有效率。

沃森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他又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下一天的计划再做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也是每一位职业人士都应该学习的习惯。

的确,工作没有计划的人,不仅做起事来没有头绪,效率低下,也往往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尤其是新手,情况不熟、经验缺乏,如果没有计划的指引,很可能在工作中多走弯路。

因此,开始工作之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下面几点是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的:

(1)应在开始做一件工作前就有充分地准备,而不要开始以后再手忙脚乱。

(2)要是有好几件事要同时进行,就必须安排先后顺序。预计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既要预估今天能完成多少事,也要把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安排好。

(3)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这不仅能让上司掌握情况,更能留下工作效率高、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这对将来的发展肯定非常有好处。

总之,是否在开始工作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判断一个人工作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地做一份计划不但不会约束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当然,同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执行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我们如果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实现制定的计划,那么我们就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职业人士。

习惯三:一次做好一件事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注意把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谚语智慧早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两只手都想抓的人,什么都抓不住;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追不上。

如果你同时想坐两把椅子,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如果你要两脚踏上两条船,你可能会从船上掉进水里。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指出:“我还没有碰到过哪位经理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并且仍然保持高效。”

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对“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很多的事,也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在同一时间内做好。

因此,一次做好一件事,是一个职业人士获取成功不可或缺的习惯。只有当我们一心一意去做每一件事情时,我们才能把它做好。

习惯四:要事第一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说过:“人类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主要事务放到主要的位置上。”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高效能人士要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即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闻名世界的哈佛商学院,每年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进行学习和培训。他们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20法则。

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十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八项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把那些无足轻重80%的工作往后排序,而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旁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做事就会没有计划,就有可能错过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结果却不一样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人缺乏洞悉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好习惯。否则我们会被那些不重要的事耽误精力和时间。对于高效能人士而言,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他们最佳的工作习惯!

现实生活中,天天会有各种事情纷至沓来,让我们应付不过来。然而记住: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向成大事靠近了。

人们往往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并非事情的重要程度来把先后顺序安排好,这样的做法是被动的,高效能人士通常不会如此工作。“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这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

习惯五:学会听取批评善于听取正确的批评,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纤正自己的前进方向是优秀职业人士的一项良好习惯。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意见看法与自己相左的人。我们认为自己十分优秀的业绩或得意报告却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我们竭尽全力做出的创意被他们指责为脱离实际,我们认为做得很好的事却成了别人批评的焦点。面对这些批评,大多数人都会头脑发热,生气地据理力争,甚至还会用非常恶毒的话予以还击,结果使事情变得更糟。还有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一听到别人的批评,马上就推翻之前所有的努力,从而在成功之路上走弯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损失。

其实,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总会有人对我们的表现提出反对。过分看重别人的批评,只会增加自身的压力;如果仅仅因为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是明智之举了。

作为一名优秀职业人士要善于从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动力。

批评通常分为两类:有价值的评价和无理的责难。不管怎样,坦然面对批评,并且从中找寻有价值、可参考的成分,进而学习、改进,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

谁都不能保证所做的事百分百地正确,就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的结论有时候是错误的。所以,千万不要恃才自傲,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伟大的,而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

习惯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理效率出自于简单。”简单式管理已成为很多企业奉行的模式。同样,工作效率也出自简单。高效能人士从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是高效率工作的良好习惯之一,是处理问题的最高艺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破常规。

一个餐桌旁,七八个朋友为了如何打开一个酒瓶塞子而苦恼甚至快要败了酒兴。他们每一个人都轮流折腾,那个软木塞子不但没有起出来,反而朝瓶内陷进去了半厘米。

有人认为应该用小刀挑;有人立刻反对,认为木塞木质松软,很难成功。

有人建议试一试用螺丝刀旋进木塞,像喝干红那样开瓶;这个主意又有人反对,因为稍微朝下用点力,木塞就会掉进瓶里。又有人站出来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锥子靠瓶颈一侧插入木塞,然后将木塞随着锥子一起拔出。大家都赞成,可惜一时找不到锥子。

这时,一个沉默不语的“傻小子”拿起那瓶酒,用手指头使劲捅了捅木塞,木塞便掉进酒瓶子里了。大家正要骂他,他却拿起酒瓶说:“大家看哪,这酒不是可以倒出来了吗?”

把酒瓶上木塞子打开原来这么简单。对于如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酒这个目标而言,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当人们都把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放在工具上时,就把问题弄复杂了。如果转换一下角度,把思考点放在终极目标,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从而更快地得到解决。

美国宇航局曾经向全世界招标,制作一种高科技的航天飞机专用笔。要求很苛刻:不能使用任何油墨,不能续水,要能持续使用,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顺着、横着、倒着都能使用。消息发布后,料想全世界的发明天才都会大动脑筋,拿出好点子、好创意。说不定会有一些新奇可人的高新技术产品问世。但过了一段时间,从德国打来一封电报,内容寥寥六个字:“试试铅笔如何?”

有很多事情包括那些很简单的事之所以难做,是因为人们要么常常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既定的程式里,要么往往把问题想得太复杂。遇到问题时,总是想着用复杂的办法去解决,导致束手无策。如果能打破常规,用简单对付简单,用简单对付复杂,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习惯七: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高效能人士善于将零碎的时间有机地运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车上时、在等人时,可一边学习、思考或简短地计划下一个行动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长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方面堪称楷模,他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

“每天不浪费、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只是利用别人喝茶的时间从事读书写作,所以才完成了那么多的作品。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

我们往往注意整块时间,而对于零碎时间利用不够,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生命浪费。专家实验结果证明:一个人如果每天拿出三十分钟时间来研究一个专业问题,那么五年后,他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有发言权的专家。他至少可以同大师、权威们对话。

真正有志于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很多时候,时间并不是大段大段以整块的形式出现,它们无影无形地隐藏起来,就像不起眼的水珠,10秒、30秒、60秒,无声无息地落入了岁月的长河。如果我们不管不顾,它们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微小的芝麻粒掉进了石头缝里,很难把它们重新拾起来,一天中很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被浪费了。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它们的行踪,珍惜并利用它们,它们就能变成江河之水。

时间很少整块地出现,而事情却常常需要集中处理。人们很难在短暂的时间中作出并实行一个计划。即使我们很紧凑地安排了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等车、等飞机和等人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并不可怕,可怕、可悲的是出现“空白时间”。有效地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吧!就像攒钱一样,一分一分地积累,到最后就会创造财富。

主动迎接工作挑战职场上有难度、有创新的工作都是一种挑战。一位优秀的职业人士委勇于面对这种挑战!主动迎接工作中的挑战是一种香只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挑战可以成就我们。如果失去接受挑战并承担压力的勇气,我们就输掉了一切。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否定,只能使自己的无限创造力化为有限的成就。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一个谨小慎微、缺乏挑战精神的人,即使他有令人羡慕的才华和能力,也难以有什么大的作为;唯有奋斗进取,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职场勇士,才能创造骄人的业绩。科尔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科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要求。

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特别而重要的客户。其他业务员都认为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十遍,然后对自己说:

“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与二十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三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月的其余几天,他又谈成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二十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尽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但科尔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也争取过来。第二个月,科尔没有去发掘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劝说这个商人做广告。每次,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每一次科尔都假装没听见,然后继续前去拜访。

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科尔已经连着说了数天“不”的商人口气缓和了些:

“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做这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科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在上学,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科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你也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主动接受挑战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挑战普遍存在于工作当中。在这个百舸争流、万类竞争的时代,挑战更是无处不在。对于所有的职业人士来说,上帝都公平地赐予了机遇,只不过机遇潜伏在挑战当中,感受不到挑战存在的职业人士就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有的人也许会说:“不是我感受不到,而是我从事的工作确实没挑战可言。”可以断定,经常说这种话的人一定很长时间没被领导表扬了,甚至可能,领导正在考虑是否继续聘用他。

在工作中认识不到存在挑战的人大多都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也缺乏充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从来不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们认为只要把上司分配的任务做完就万事大吉了。他们缺乏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因为他们没有把工作当回事儿。所以,即使有一天挑战摆在面前,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接受,而是将其拒之门外,结果,成功的机会也被他们拒之门外了。

唯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否则我们将与成功擦肩而过。

主动迎接挑战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我们把工作当回事儿的品格。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开发,我们的意志也可以得到足够地锻炼,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很好的积累。这样,我们便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成功将指日可待。

总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迎接挑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个人价值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和提升。组织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具有这种勇气的员工。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中,需要的是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狮子,而不是那些只会做好简单工作的绵羊。

追求真实的高度一个人不能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汞半越,才能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职业人士,达到个人真实的高度。

许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意,也不把工作当回事儿。但他们却不努力改变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忍受着工作带来的苦恼。当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时,他们便会自我安慰道:“唉!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生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言下之意,只要能赚钱养家,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可以容忍的。

事实上,他们对工作的意义缺乏深入地理解。我们并不需要委屈自己的梦想。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应当把追求卓越当成一种人生标准,把工作变成自己希望的理想境界。

对于大部分职场人士来说,顺其自然的结局只能是平庸无奇的。为什么在可以选择更好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如果不可能在一年之外另外弄出一天,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三百六十五天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如果一个运动员顺其自然的话,他永远也不可能夺取冠军。想把金牌带回家的运动员必须超越已有的纪录。著名的思想家、演讲家爱默生曾说过: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理由。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表现,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卓越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

事实上,“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并不仅仅限于追求工作业绩,它还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存在。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才智发挥出来,应用到我们孜孜追求的事业上,创造出高绩效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

在我们打算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自我设限”是人生的最大障碍,突破它,我们将会在工作中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才会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重视自己的工作,进而激发出自己的工作潜能。下述跳蚤的故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跳蚤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动物,有着极强的弹跳能力。统计表明,一般跳蚤跳的高度可达它身体的四十倍左右。跳蚤可以称得上动物王国里的“跳高冠军”。

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我们就会发现跳蚤会立即跳出来,再重复上几遍,结果仍会如此。

接下去,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会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于是,跳蚤就会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再过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跳蚤再也不会撞到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个小时后,当你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跳;再过几个小时,你会发现这只跳蚤还在原来的高度跳。一天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问题在于经过几次碰撞,它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它已经有了自我设定的局限。

有限的追求造成有限的人生,每个人的心里面总有个“盖子”,如果我们不将它打开,就会像故事中的跳蚤一样,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真实高度。

总之,我们千万不要为自己的潜能设限,要勇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若对本页面资源感兴趣,请点击下方或右方图片,注册登录后

搜索本页相关的【资源名】【软件名】【功能词】或有关的关键词,即可找到您想要的资源

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右下角【在线客服】,谢谢支持!

当迫切感催促你采取行动的10种标志 (迫切是什么心理) 第1张
发表评论
欢迎你第一次访问网站!